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外国语学院肇始于1998年创立的本科英语专业,经过近30年积淀与发展,学科专业设置不断优化,现开设英语、翻译、法语3个本科专业,拥有外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近1000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07人,其中专任教师95人,教授12人,副教授41人,博士学位教师20人,硕士生导师32人,90%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进修经历。

学院秉承“中外融通、德业竞进”院训,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响应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大力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努力构建适应语言智能发展需求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培养大批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学院众多本科毕业生升入天津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利兹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伯明翰大学、格拉斯哥大学、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攻读硕士研究生。二十余名毕业生成功通过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选拔,作为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被派往美国、泰国、蒙古、柬埔寨、秘鲁、罗马尼亚等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国际人文交流工作。毕业生在教育教学、翻译服务、国际贸易、涉(驻)外机构、企业公司、社区基层等领域单位贡献才学,积极投身国家与区域经济建设发展。

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成效显著。翻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英语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2023软科专业评价中,翻译、英语专业评为 B+;《基础英语》获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大学英语》获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获评省级创新创业课程;大学英语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课程建设成果两度获得河北省教学成果奖;“英语笔译教学案例库”等7门研究生课程获评省级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

学院教学与科研成果丰硕。学院教师2024年获评第十五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全国总决赛英语专业组特等奖、2023年获评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教师团队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教育部语合中心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0余项;学院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在SSCI、CSSCI、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译著、教材30余部。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学院立足学科特色和优势,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多次举办全国、全省重要学术会议,选派由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组成的团队为重要活动提供语言服务,在学界和业界引发了热烈反响。

学院办学条件优越。设有现代外语教育中心、翻译与语言服务研究中心、比较文学研究中心、语言智能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围绕主干学科方向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拥有智慧教室、笔译实训室、同声传译实验室、外语综合技能实训中心等先进设施,保障教学科研活动高效开展。

学院坚持以赛促学、以战促学,增强内驱力,创建优良学风教风,推进教学相长全面开花。学生在系列外语类专业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80余项,省部级奖励200余项。学院选派师生团队为重大活动提供语言服务,受到外事部门、活动主办方以及与会代表的高度赞扬。

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秉持“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对全方位育人的助力支撑作用。院属学生组织、个人屡获河北省先进班集体、学校“十佳学生会”“十佳学生党支部”“十佳先进班集体”“优秀志愿服务集体”“河北省三好学生”“河北省优秀学生干部” “十佳大学生”“五四青年奖章”等殊荣。学院连续获评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院将深入贯彻学校四次党代会精神,围绕“1681”总体思路,以“繁荣文科,推动交叉”为己任,努力构建“语言+技术+领域”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语言类人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