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较深厚的人文素养,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拥有扎实的英汉双语语言基础,掌握厚实的翻译专业知识、丰富的百科知识以及科技、工程、商务等多领域的基础知识;较熟练地掌握口笔译方法和技巧,初步掌握并运用翻译技术和工具;具备较强的英汉双语能力、翻译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科技、商务、新闻、教育等领域的口笔译等语言服务及国际交流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翻译人才。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该具有扎实的英汉语言功底,较强的英汉互译的实践能力和第二外语基本交际能力,掌握一定的科技、工程、商务等领域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翻译方法、技巧和技术在相关领域从事口笔译等语言服务和国际交流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知识掌握:掌握英语语言、文学、文化等基础知识,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比较熟练地掌握翻译的基本理论、口笔译技能与策略、语言服务行业相关知识,了解科技、工程、商务、新闻等跨学科基础知识。
2.双语运用:能理解英汉口语和书面语传递的信息和情感,能使用英汉语有效传递信息和情感,能借助相关资源与工具书进行英汉双语写作。
3.翻译实践:能够运用翻译知识、方法与技巧对不同类型的文本进行有效的英汉互译,能够进行生活口译和一般难度的会议口译。
4.问题解决:能够运用相关知识或理论分析与解释翻译、语言和文化等现象,解决翻译研究与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具有较强的思辨与创新意识,能够通过文献研究进行分析评价和学术写作,并获得有效结论。
5.合作交流: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能够就翻译领域相关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6.国际视野:能够有效和恰当地进行跨文化沟通,能够追踪和借鉴国际翻译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手段对翻译现象进行阐释分析。
7.文化素养:能够理解中外文化的基本特点和异同,具有文化包容性、批判性意识和文化自信,能够积极传播中华文化,能够对不同文化现象、文本和制品进行阐释和评价。
8.技术素养: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查询中英文资料、检索文献、获取相关信息,能够运用翻译软件和工具等现代翻译技术完成翻译实践、翻译研究和翻译项目管理等任务。
9.职业素养:具备良好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以及高度责任感,能够在翻译实践中遵守翻译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规范。
10.终身学习:具有终身学习意识,能够自我规划、自我管理,通过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和个人高层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主干学科
外国语言文学
四、核心课程
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国家概况、翻译概论、英汉笔译、汉英笔译、应用翻译、基础口译、交替传译、专题口译、翻译技术、中国文化概论(英)、语言学概论、英语文学概论、跨文化交际、研究方法与学术写作等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笔译工作坊、口译工作坊、笔译实训、口译实训、翻译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六、修业年限
本专业实行弹性学制,学制四年,学生可以三至八年完成学业
七、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